余英时:红楼梦,干净从肮脏来,又回到肮脏去
iArt说:最近又把新版的电视剧《红楼梦》扒拉出来看,这部当年斥巨资拍摄的豪华剧,今天看起来实在难受,因为....网络上的版本清晰度太渣了,高清版的也全是小小的马赛克,这让已经习惯了超清和蓝光的“刁民”们怎么受得了哇!不过听着剧里诡异的灵异配乐还挺过瘾的,突然觉得这部剧也没有当年评价的那么渣。
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曹雪芹在《红楼梦》裹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我想分别叫它们作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两个世界,落实到《红楼梦》这部书中,便是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图以外的世界。作者曾用各种不同的象徽,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的分别何在。譬如说,“清”与“烛”,“情”与“淫”,“假”与“真”,以及风月宝鉴的反面与正面。我们可以说,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最主要的线索。把握到这条线索,我们就等于抓住了作者在创作企图方面的中心意义。
但是在过去几十年中,也并不是没有人特别注意到《红楼梦》中的理想世界。早在一九五三或五四年,俞平伯就强调了大观园的理想成分。以想象的境界而论,大观园可以是空中楼阁。他并且根据第十八回贾元春“天上人间诸景备”的诗句,说明大观园只是作者用笔墨渲染而幻出的一个蜃楼乐园。俞平伯的说法在红学史上具有Thomas S.Kuhn所谓“典范”(paradigm)的意义。可惜他的境况使他不能对他这个革命性的新观点加以充分的发挥。一九七二年宋淇发表了《论大观园》,这可以说是第一篇郑重讨论《红楼梦》的理想世界的文字。他强调大观园决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而是作者为了迁就他的创造企图虚构出来的空中楼阁。宋淇更进一步说:
大观园是一个把女儿们和外面世界隔绝的一所园子,希望女儿们在裹面,过无忧无虑的遗遥日子,以免染上男子的龌龊气味。最好女儿们永远保持她们的青春,不要嫁出去。大观园在这一意义上说来,可以说是保护女儿们的堡垒,只存在于理想中,并没有现实的依据。[1]
这番话说得既平实又中肯,我愿意把这一段话做为我讨论《红楼梦》的两个世界的起点。关于五十多年来红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可能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我已在《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个学术史的分析》一文中作了初步的检讨。所以详细的论证和根据,这里一概从略。
说大观园是曹雪芹虚构的一个理想世界,会无可避免地引起读者一个重要的疑问:如果大观园是一个“未许凡人到此来”的“仙境”,那么作者在全书总纲的第五回里所创造的“太虚幻境”在《红楼梦》全书中究竟应该占据一个什么位置呢?我们当然可以说“太虚幻境”是梦中之梦、幻中之幻。但这样一来,我们岂不应该说《红楼梦》裹一共有三个世界了吗?庚辰本脂批有这样一条: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玄境,岂可草率?[2]
这里“玄境”的“玄”字其实就是“幻”字,一定是抄者的笔误,因为这一条裹还有好几字写错了。所以根据脂砚斋的看法,大观园便是太虚幻境的人间投影。这两个世界本来是迭合的。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脂砚斋到底是谁。但他和作者有密切的关系,并且相当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向,大概是不成什么问题的。我们虽然不能过于相信脂批,可是在内证充分的情况下,脂批却是最有力的旁证。让我们现在看看《红楼梦》本文里面的直接证据。第五回宝玉随秦可卿“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3]这个所在其实就是后来的大观园。怎样证明呢?就风景而言,第十七回宝玉随贾政入大观园,行至沁芳亭一带,书中所描写的恰恰就是“朱栏白石,绿树清溪”这八个字的加详和放大[4]。就心情而言,我们应该记得第二十三回宝玉初住进大观园时,作者写道:“且说宝玉自进园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5]细心的读者祇要把前后的文字加以比较,就不难看出太虚幻境和大观圄是一种什么关系了。
大观园既是宝玉和一羣女孩子的太虚幻境,所以在现实世界上,它的建造必须要用元春省亲这样一个郑重的大题目。庚辰本第十六回有一段畸笏的眉批说:
大观园用省亲事出题,是大关键事,方见大手笔行文之立意。[12]作者安排的苦心简不止此。第十七回开头一段叙事便很值得玩味。园内工程告竣后,贾珍请贾政进去瞧瞧,有什么要更改的地方,并说贾赦已先瞧过了。这好像是说,贾赦是第一个入园子的人。其实这段话是故意误引读者入歧途的。因为后文又说,“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戚不尽,贾母常命人带他到园中来戏耍。”紧接下去,便是宝玉避之不及,和贾政劈面相逢,终于被逼着一齐再进园子去题联额[13]。这段叙事的后半截至少暗涵着两层深意:一、宝玉是最早进大观园去赏玩景致的人。贾赦、贾政等都是在园子完工后才进去勘察的,而宝玉早在这以前已去过不止一次了。二、大观园既是宝玉和诸姐妹的乌托邦、干净土,则园中亭台楼阁之类,自然非要他们自己命名不可。大观园这个“未许凡人到此来”的仙境是决不能容许外人来污染的。所以庚辰本十七回的总批说:
同本又有一条批语说:
如此偶然方妙,若特特唤来题额,真不成文矣。[15]
这些地方,脂评都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的原意。《红楼梦》之绝少闲笔,我们有时也要通过脂评,才能体会得更深刻。
我们知道,宝玉当日并没有题须大观园中所有的联额。事实上园中建筑物太多,命名之事也不是宝玉一个人能够包办得了的。那么,还有谁题过联额呢?这个谜直到第七十六回才解开。在这一回里黛玉和湘云中秋夜赏月联句。湘云称赞凸碧堂和凹晶馆两个名字用得新鲜。黛玉对湘云说:
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王,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筒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就该叫他姐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敢,都用了。[16]
这段话才把当日大观园初题联额的情节完全补出。可见园内各处的命名,除宝玉外,其余也都出自诸姊妹,尤其是黛玉之手。第七十六回和第十七回,相去六十回之遥,且就曹雪芹已完成的原稿来说,则已几几乎婪尾余香,而前后呼应,如常山之蛇。《红楼梦》的创作,作者时时有全局在胸,是非常明显的。
照上面的叙述,大观园的现实基址主要是由两处旧园子合成的:即宁府的会芳园和贾赦住的荣府旧园。庚辰本第十七回在“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句下有一条批语说:
可见作者和批者,一暗一明,都特别提醒我们,这两所旧园子里面是藏着重要消息的。什么消息呢?让我们先从贾赦说起。贾赦这个人在《红楼梦》里可算得是最肮脏的人物之一。《红楼梦》里有一条无形的章法,即凡是此宝玉长一辈的人,对他的不堪之处,描写时多少都有相当的保留,这也可以说是“为尊者讳”吧!所以书中极力渲染的脏事情,大都集中在贾珍、贾链、薛蟠等几个宝玉的平辈身上。这些地方,也确露出“自传”的痕迹[21]。但是尽管如此,作者对贾赦还是不肯轻易放过。所以第四十六回特立专章声讨,详写他要强纳鸳鸯为妾的丑事。作者曾借袭人之口写出他的史家定论:“真真——这话理论不该我们说——这个大老爷太好色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放手了。”[22]《红楼梦》中对贾琏的淫行最多特写镜头,恐怕就是要曲达“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古谚吧。所以,贾赦住过的园子和接触过的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自然也都是天下极脏的东西了。
所以,总而言之,贾赦住的旧图和东府的会芳图都是现实世界上最肮脏的所在,而却为后来大观园这个最清净的理想世界提供了建造原料和基址。这样的安排难道会是偶然的吗?甚至大观园中最干净的东西——水,也是从会芳园里流出来的。甲戌、庚辰两本在这裹都有同一条脂评,说:
园中诸景最要紧是水,亦必写明为妙。[28]
可见作者处处要告诉我们,《红楼梦》中干净的理想世界是建筑在最肮脏的现实世界的基础之上。他让我们不要忘记,最干净的其实也是在肮脏的里面出来的。而且,如果全书完成了或完整地保全了下来,我们一定还会知道,最干净的最后仍旧要回到最肮脏的地方去的。“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29]这两句诗不但是妙玉的归宿,同时也是整个大观园的归宿。妙玉不是大观园中最有洁癖的人吗?曹雪芹一方面全力创造了一个理想世界,在主观企求上,他是想要这个世界长驻人间。而另一方面,他又无情地写出了一个与此对比的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的一切力量则不断地在摧残这个理想的世界,直到它完全毁灭为止。《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不但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动态的,即采取一种确定的方向的。当这种动态关系发展到它的尽头,《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也就升进到最高点了。
前面我们曾指出,《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是干净与肮脏的强烈对比。现在我们应该进一步探讨一下,大观园里面的人物对这两个世界的看法是否可以证实我们的观察。在这个关联上,我们要检讨“黛玉葬花”的意义。黛玉葬花发生在第二十三回;宝玉和诸钗刚刚在大观园中开始他们的理想生活。所以作者对这个故事的安排,不用说,是涵有深意的。由于这个故事太重要了,我们不得不把最有关系的一段文字全引在这里。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办,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办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踌躇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佟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贾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纔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裹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躇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30]
“黛玉葬花”早在清末便士过京剧的舞台。民国初年经过梅兰芳和欧阳予倩这两位名演员重新编演之后,这个故事在中国已几乎是家喻户晓了。但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宝、黛两人的爱隋发展方面,尤其是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那一段哀感动人的情节[31]。而红学家所注意的又往往在“葬花”一词的出处[32]。至于黛玉为什么要葬花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认真地被提出来过。
我愿意郑重地指出,“黛玉葬花”一节正是作者开宗明义地点明《红楼梦》中两个世界的分野。我说“开宗明义”,因为“葬花”是宝玉等入住以后,大观园中发生的第一件事故。黛玉的意思很明显,大观园里面是干净的,但是出了园子就是脏的臭的了。把落花葬在园子里,让它们曰久随土而化,这纔能永远保持清洁。“花”在这里自然就是园中女孩子们的象征。怎见得?有诗为证。黛玉《葬花词》说: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33]。
所以第六十三回羣芳夜宴,每个女孩子都分配一种花。而第四十二回凤姐更明明告诉读者:“园子里头可不是花神!”[34]第七十八回晴雯死后成花神的故事也得在这个意义上去求了解[35]。花既象征园中的人物,那么人物若想保持干净、纯洁,唯一的途径便是永驻理想之域而不到外面的现实世界去。我在前面曾说,对于宝玉和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来说,外面的世界是等于不存在的。但这话祇是要指出,在主观愿望上,他们所企求的是理想世界的永恒,是精神生命的清澈;而不是说,他们在客观认识上,对外在世界茫无所知。园中女孩子们,诚如作者所说,是“天真烂漫”的[36],可是他们并非幼稚胡涂。事实上,她们一方面把两个世界区别得泾渭分明,而另一方面又深刻地意识到现实世界对理想世界的高度危害性。“黛玉葬花”正是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把这两层意思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但是大观园中的“咱们”也不都是一律平等的,理想世界依然有它自己的秩序。“桃花源”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乌托邦。照王安石说,它是“但有父子无君臣”。换言之,桃花源中虽无政治秩序,却仍有伦理秩序。大观园的秩序则可以说是以“情”为主,所以全书以情榜结尾。但由于情榜已不可见,今天要想完全了解作者心目中的秩序,可以说已无可能。大体上说,作者决定情榜名次的标准是多重的;故除了“情”字外,我们还得考虑到其它标准如容貌、才学、品行、以至身份等等[40]。这里我祇想提出一个比较被忽略了的重要线索,即羣芳与宝玉的关系。庚辰本第四十六回有一条批语说:
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挂号,然各有各稿,穿插神妙。[41]
这一条评语我觉得特别重要。“情案”之“情”即是“情榜”之“情”。这样看来,书中诸人与宝玉之间关系的深浅、密疏,必然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在情榜上的地位[42]。而了解大观园世界的内在结构,也就必须个别地察看书中诸人如何在“石兄”处挂号了。
再看稻香村。贾政问宝玉“此处如何?”宝玉应声说:“不及‘有凤来仪’多矣。”接着便发了一大篇议论,说此处是人力强为,没有“天然”意味。结果惹得贾政大为气恼[49]。不但如此,后文宾玉奉元春之命写四首诗,而单单稻香村一首写不出来,终由黛玉代笔,才算交卷[50]。这都表现宝玉对李纰的微词。李纨在大观园中是唯一嫁过人的女子;而我们当然都知道宝玉对已婚女子的评价。但李纨毕竟是宝玉的嫂嫂,并且人品又极好,因此这种微词便祇好如此曲曲折折地显露出来。其中“天然”“人力”的分别尤堪玩味。李纨在正册中居倒数第二位,仅在秦可卿之上,是不为无因的。
那么蘅芜苑又如何?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51]岂非又是作者之微诃乎?可是妙在从贾改口中说出来,仍给宾玉留了地步。这就避开了俞平伯所谓“分高下”的问题[52]。这里有一条脂批,颇得作者之心:“先故顿此一笔,使后文愈觉生色,未扬先抑之法。盖钗颦对峙,有甚难写者。”[53]更妙的是后来在第五十六回探春又补上一句:“可惜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霓没有出利息之物。”[54]闲闲一语透露了蘅芜苑和怡红院并为大观园中最大的两所住处。木石虽近而金玉齐大,正是脂砚斋所谓“钗颦对峙”也。
最后说到怡红院。这一段的描写最为详细,要分析起来,可说的话太多。现在姑举三点:宝玉要题“红香绿玉”,两全其妙,是章法之一。这在后来元春命宝玉赋诗一节中伤有照应。怡红院中特设大镜子,别处皆无,是章法之二,郎所谓“风月宝鉴”也。园中的水“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是章法之三[55]。而尤以最后一点最值得注意。脂评说:
于怡红总一园之看(?),是书中大立意。[56]
这正证实我们上面所说的,作者是借着院宇的布置来表示诸钗和宝玉之间的关系,因而间接地说明理想世界的内在结构。脂评所谓“通部情案智必从石兄挂号”,便要在这些地方去认识。而园中之水流于怡红院之后,仍从墙下出去,又正关合葬花时黛玉所说的,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就是脏的臭的了。
我们知道,大观园基本上是一个女孩子的世界。除了宝玉一个人之外,更无其它男人住在里面[57]。因此,祇要我们能证明宝玉园中生活是干净的,《红楼梦》的理想世界的纯洁性也就有了起码的保障。关于这一层,作者曾有意地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重要的线索。第三十一回,宝玉要晴雯和他一起洗澡。晴雯笑说:“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我们也不好进去的。后来洗完了,进去瞧瞧,地下的水掩床腿,连席子土都汪着水,也不知是怎么洗了。”[58]这番话初看起来好像颇有文章。其实,这只是作者的狡猾,故用险笔来引人入歧路的。原来宾玉进大观园后,袭人因为得到王夫人赏识,所以特别自尊自重,和宝玉反而疏远了。夜间同房照应宝玉的乃是晴雯[59],如果实玉有什么越轨行为,那么晴雯的嫌疑可以说是最大。晴雯之终被放逐,也正坐此。
可是事实上我们知道宝玉和晴雯一直干干净净的。所以晴雯临死才有“担了虚名”之说。作者为了证明二人的清白,特别找一个书中最淫荡不堪的灯姑娘出来作见证。灯姑娘说:“我进来一会在窗外细听,屋里只你二人,若有偷鸡盗狗的事,岂有不谈及的,谁知道两个竟还是各不相扰。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60]正像解盦居士所说的:
其实灯姑娘的话岂止洗刷了宝玉和晴雯的罪名,而且也根本澄清了园内生活的真相。宝玉和最亲密而又涉嫌最深的晴雯之间,尚且是“各不相扰”,则其它更不难推想了[62]。
再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作者是要把这件公案作为一个肮脏事件来处理,那么我们必须说,这正是《红楼梦》的悲剧中所必有的一个内在发展。我们在前面已指出,《红楼梦》的理想世界最后是要在现实世界的各种力量的不断冲击下归于幻灭的。绣春囊之出现在大观园正是外面力量入侵的结果。但外面力量之所以能够打进园子,又显然有内在的因素,即由理想世界中的“情”招惹出来的。理想世界的“情”诚然是干净的,但它也像大观园中的水一样的,而且无可避免地要流到外面世界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的悲剧性格是一开始就被决定了的。我们曾说:曹雪芹所创造的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关系。我们现在可以加上一句,这个动态的关系正是建筑在“情既相逢必主淫”的基础之上。
许多迹象显示,曹雪芹从《红楼梦》的七十一回到八十回之间,已在积极地布置大观园理想世界的幻灭。最明显的是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中秋夜联诗,黛玉最后的警句竟是:
所以妙玉特地来打断她们,并说:“只是方纔我听见这一首中,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68]我们知道,花本是圜中女孩子的象征,现在由黛玉口中唱出“葬花魂”的挽歌,可见大观园的气数是真的要尽了。这样看来,绣春囊之适在此际出现于《红楼梦》的清净世界之中,当非偶然。夏志清把这件事此之于伊甸园中蛇的出现,因为蛇一出现,亚当和夏娃就从天堂堕落到人间。宋淇引之,许为“一针见血之言”,这是不错的[69]。
《红楼梦》今本一百二十回不出一手,至少在目前的研究阶段上已成定论。在公认为曹雪芹所写的八十回中,大观园表面上依然是一个“花柳繁华之地”,因此我们无从知道作者究竟如何刻划大观园的破灭。略可推测者,作者大概运用强烈的对照来衬托结局之悲惨。所以第四十二回靖应鹍藏本脂批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之说[70]。据周汝昌的判断,“后半部中所有人物的原来身份地位都发生‘大颠倒’的现象。”[71]这一层,所有研究《红楼梦》的人大致都可以首肯。这种颠倒恐怕并不限于人物,大观园这个清净的理想世界也不免要随着而遭到一番颠倒,比如说从繁华到破落[72]。而且人物的前后颠倒也不止于身份地位方面;从我们的两个世界说来看,其中还必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涉及干净和肮脏的颠倒。
大观园中的人物都爱干净,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越是有洁癖的人往往也就越招来肮脏。最显著例子出在第四十回和四十一回。贾母带着刘姥姥一羣在探春屋里参观。贾母笑道:“咱们走罢。他们姊妹们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探春笑留众人之后,贾母又笑着补上一句道:“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73]。这里的“两个玉儿”当然是指宝玉和黛玉。但作者忽然添写此一段文字是有重要作用的,就是为次一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作伏笔。宝玉最嫌嫁了漠子的老女人肮脏,而作者就偏偏安排了刘姥姥之醉卧在他的床上,而且弄得满屋子“酒屁臭气”[74]。这明明是有意用现实世界的丑恶和肮脏来点污理想世界的美好和清洁。同回刘姥姥在拢翠庵吃茶,也同样是为了衬出妙玉洁癖的特笔[75]。所以八十回后的妙玉,结局最为不堪。她的册子上说: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而“红楼梦曲子”上又说她“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76]这是作者在八十回后写妙玉沦落风尘,备历肮脏之确证,断无可疑[77]。妙玉是《红楼梦》的理想世界中第一个干净人物,而在理想世界破灭以后竟流入现实世界中最龌龊角落上去。仅此一端即可推想作者对两个世界的处理是采用了多么强烈对照的笔法!
总结地说,《红楼梦》这部小说主要是描写一个理想世界的兴起、发展及其最后的幻灭。但这个理想世界自始就和现实世界是分不开的:大观园的干净本来就建筑在会芳园的肮脏基础之上。并且在大观园的整个发展和破败的过程之中,它也无时不在承受着园外一切肮脏力量的冲击。干净既从肮脏而来,最后又无可奈何地要回到肮脏去。在我看来,这是《红楼梦》的悲剧的中心意义,也是曹雪芹所见到的人间世的最大的悲剧!